十四五期间,我国新能源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,2024年累计装机容量首次超越煤电,成为第一大电源。随着新能源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持续提升,"十五五"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将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,装机规模有望保持年均3亿千瓦的高速增长态势。新能源电力企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又一个春天。
发展现状:新能源已成电力系统主力电源。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,我国新能源累计装机达14.1亿千瓦,同比增长33.9%,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2%。其中风电装机5.2亿千瓦、光伏装机8.9亿千瓦,连续15年和10年稳居全球首位,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5.8%和46.9%。2024年新能源新增装机3.6亿千瓦,占全国新增装机的83%,青海、甘肃、安徽等省区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超60%。
发电量方面,2024年新能源发电量达1.84万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5%,占总发电量比重突破18%,对发电量增长贡献率超60%。特高压建设成效显著,已建成42条特高压通道,为新能源消纳提供坚实支撑。
发展前景看好,装机规模将实现翻番。一是规模增长:预计"十五五"末新能源装机将突破30亿千瓦,实现规模翻番。2025年全年新增装机有望达4.3-5亿千瓦。二是结构优化:随着136号文等政策实施,新能源发展逻辑将从"规模扩张"转向"量价协同",市场机制将引导投资理性布局。三是技术升级:新能源全面进入平价时代,技术进步将持续推动成本下降,预计上网电价将保持下行趋势。
战略意义重大,支撑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。中国能源研究会研究表明,到2030年我国用电量将超13万亿千瓦时。为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25%的目标,风光装机至少需达25亿千瓦。若强化自主减排目标,规模有望突破30亿千瓦。新能源发展将呈现三大变化:一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从"富煤贫油少气"向技术驱动转型;二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链;三是带动绿色经济新增长点。
挑战与机遇并存,迎接新能源建设的下一个春天。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指出,我国虽以"中国效率"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(占亚洲新增容量的71%),但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:一是需完善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市场体系;二是提升系统调节能力;三是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展。
作为一家集新能源电力设计、施工、运维,金融服务、项目管理等为一体的新能源电力综合服务企业,在未来的十五五期间,我们同信能源必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,让我们张开双臂, 热情地迎接这个春天吧!